报记者 周伊雪 北京报道 导读 “中国联通若进行混改,战略投资者首选是百度、阿里巴巴或腾讯。其逻辑是,阿里巴巴和百度进军虚拟运营商市稠明其对电信运营的兴趣,入股运营商将进一步完善其产业生态,尤其在云计算等业务上协同性明显。”中信建投分析师于海宁指出。 10月11日,超级蓝筹中国联通(4.790, -0.01, -0.21%)(600050.SH)在开盘不久后即封涨停板,此后全天未见松动,收报4.8元/股。对中国联通而言,这是近年来并不多见的一次爆发。 此番强势涨停的背后是跌宕多时的联通混改终于落地。 此前,中国联通发布公告表示,经向控股股东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(下简称“联通集团”)征询,联通集团明确表示其参加了2016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。联通集团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事项,但目前尚未得到最终批准,具体实施方案尚在讨论之中。 “联通混改的消息这两年一直都有预期,但以前只是在文件中说电信行业参与混改,一直都没有明确。这次算是明确了。”北京一位通信行业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。 ▲市场更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,联通混改的方向和具体路径。由于联通集团资产规模庞大,且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,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,联通混改不大可能全面放开,较大概率是在大数据应用、物联网等轻资产业务领域引入民资,再逐步开放。 困境中的联通 虽然10月11日中国联通迎来强势涨停,然而蹊跷的是,在发布混改消息的次日,即10月10日,中国联通却涨幅不大,股价仅上涨5%。 “资本市场有对消息消化和认知的过程,可能需要分析师和产业界人士对信息的重要性做出解读,资本市场才会有所反应。”前述业内人士认为。 事实上,此次混改消息的发布对于处于困境之中的中国联通来说,不啻为暗夜中的光亮。2016年半年报显示,中国联通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.5亿元,较上年同期巨幅下滑达80%,而同期竞争对手中国移动(00941.HK,CHL.NYSE)则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5.6%至605.72亿元,中国电信实现净利润116.73亿元,同比增长6.3%。 ~吴证券(13.150, -0.06, -0.45%)分析师徐力认为,中国联通是三大运营商中问题最多,遭遇困难最多的公司,而其盈利能力自2015年下半年起便遭遇严重下滑。 “联通业绩差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,首先前领导事件导致公司士气低落,导致联通1-1.5年的时间内执行力较低。其次在于前期战略失误,4G建设进度是三大运营商中最慢的。”徐力分析。 数据显示,截止到2016年8月份,移动的4G渗透率为55.5%,电信的4G渗透率为48.2%,而联通的4G渗透率仅为31.7%。 不过,其表示,随着联通近期公司组织调整完成,大规模4G建设接近尾声,导致其业绩差的两大因素正逐步消失。 另一方面,此次混改带来的政策红利也有望给中国联通的业绩带来提振作用。方正证券(7.410, -0.02, -0.27%)通信首席分析师马军对记者表示,“混改将对中国联通的公司治理、激励机制、业务发展、网络利用等方面发挥极大作用,充分释放其潜力。” 混改方向猜想 ▲对于联通的混改方向,前述业内人士认为,不外乎三个层面,“从股权角度看,国资减少,引入民资;第二,公司内部进行员工激励;第三公司下的互联网业务可进行市场化运营。” 事实上,根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,混改前提需要明确央企属性,不同类别的企业改革目标有所不同,公益类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目标,商业类以市场化和保值增值为目标。中国联通虽属于商业类企业,但其承担着建设国家信息网、提速降费服务国家等任务,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。 徐力认为,这与民资完全市场化盈利的本性有一定冲突,且电信领域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。因此,其判断联通的混改会以基于业务限制的改革方案为主,而不大可能全面放开。例如将大数据应用、物联网应用等轻资产又天然具备市场化运营的业务模块分拆,引入民资和市场化管理手段,再逐步进行开放。 ▲由于互联网行业与电信业务天然的协同性,BAT等互联网巨头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联通混改的战略投资者。 “中国联通若进行混改,战略投资者首选是百度、阿里巴巴或腾讯。其逻辑是,阿里巴巴和百度进军虚拟运营商市稠明其对电信运营的兴趣,入股运营商将进一步完善其产业生态,尤其在云计算等业务上协同性明显。”中信建投分析师于海宁指出。 事实上,去年,市场曾盛传马云意欲入股联通,亦是看中在云计算上的协同效应,一度已递交方案,但最终未能通过监管审批。不过,该消息至今未被证实。“这说明民资进入电信领域还是比较敏感的。”前述业内人士表示。 |
广告合作/投稿邮箱zgbfxw@163.com|网站地图|手机版|中国八方新闻 ( 黔ICP备16004947号-1 )
GMT+8, 2024-11-2 04:38 , Processed in 0.02723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